国家电网招聘考试高频考点电路原理:带电粒子的消失

思格教育
2018-07-13
来源:www.sigedu.cn

今日考点

  带电粒子的消失(对应研究生考纲第15考点、本科考纲第41考点、专科考纲第31考点)


知识点 1:负离子的形成

  上一讲中说到,空气的3种电离和金属表面的电离都是在促进放电,但是还有一种可能存在,那就是电子撞击气体分子,如果电子的速度不够快,没有撞开一个电子,而是附着到了分子上。这怎么理解呢?

  电子碰撞电离可以让一个中性原子变成1个正离子+1个电子,如果这个自由电子没有把中性原子撞开,反而镶嵌在原子上,那么这个原子就变成了负离子,带有一个负电荷。这种现象的产生,是因为气体分子黏性特别大,任何来撞击的自由电子都容易粘上去,这一类容易俘获自由电子的气体叫做电负性气体,电力系统中常用的电负性气体:SF6。

1.jpg


定义:

  电子和气体分子碰撞时,非但没有电离出新的电子,而是附着于分子,形成负离子。  

考点

  1.负离子的形成阻碍放电作用

  2.形成负离子的过程释放能量

  3.负离子形成并没有使气体中的带电粒子数改变,但却使自由电子数量减少

  4.有些气体容易形成负离子,这类气体叫电负性气体,如SF6


知识点 2:扩散


  阻碍放电的因素除了负离子,还有那些呢?

  放电的实质是电流的形成,电流由自由电荷组成,所以任何产生自由电荷的过程都是促进放电的过程,任何自由电荷消失的形式都会阻碍放电。

  物理学中有一个通用法则,气体总会从浓度高的区域扩散到浓度低的区域。带电粒子也是如此,一定会从浓度高的区域扩散到浓度低的区域。这就是带电粒子的扩散。

定义:

  带电粒子从浓度较大的区域运动到浓度较小的区域

考点:

  1.电子的扩散速度比离子快得多

  2.气压越低,温度越高,扩散越快

考点强化:

  1.电子质量轻,惯性小,所以电子扩散比离子快。

  2.温度对于电子扩散有影响。温度越高,分子电子和正离子越活跃。


知识点3:复合

定义:

  当气体中带异号电荷的粒子相遇时,可能发生电荷的传递与中和,这种现象称为复合。

考点:

  1.带点粒子的复合强度与正负粒子的浓度有关,浓度越大,复合进行的越快。

  2.复合可能产生在电子和中性离子之间,称为电子复合,结果是产生了一个中性分子;也有可能发生在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,称为离子复合,结果是产生了两个中性分子。

  3.带电粒子的复合过程释放能量



知识点 4:带电粒子消失的4种形式

  1.带点质点受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,形成外电路的电流;

  2.带电粒子的扩散;

  3.带电粒子的复合;

  4.附着效应(电子与原子碰撞,电子附着原子形成负离子)。


知识点 5:自由形成、带电粒子的迁移率

自由行程

  1.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具有复杂的运动轨迹:“混乱热运动+沿电场作定向漂移”。

  2.自由行程:带点质点两次碰撞之间的距离。增加自由行程可以增加碰撞电离发生的概率。

  3.平均自由行程长度:单位行程中碰撞次数Z的倒数。

  4.实际自由行程长度是一个随机量,并具有很大的分散性。

  5.由于电子的半径或体积要比离子或气体分子小得多,所以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要比离子或气体分子大得多。


带电粒子的迁移率

  1.带电粒子在单位场强(1v/m)下沿电场方向的漂移速度。

  2.电子的迁移率远大于离子。


考点强化:

  1.在没有电场的时候,空气中的带电粒子运动轨迹是杂乱无章的。带电粒子如果在电场中运动,则会沿着电场方向定向移动,这种移动不完全是直线的,也会伴随着混乱运动,其实就是混乱热运动+沿电场作定向漂移。

  2.自由电子在电场的加速下使劲往前跑,并撞线向一个中性分子,撞上去之后,自由电子的速度减慢,然后再加速撞向下一个中性分子。这两次撞击中间的距离的平均值就是平均自由行程长度。长度越大,那么自由电子获得加速的距离就越长,下次碰撞导致电离的概率也就越高。

  3.迁移率就是速度,电子比较轻,相同电场作用下肯定跑的比离子快,其实就是迁移率大。


知识点总结

  1.气体之所以能放电,是因为有电流,有电流就一定有带电粒子。

  2.带电粒子的产生促进放电,气体中带电粒子的产生有4种形式:碰撞电离、光电离、热电离和金属表面电离。带电粒子的产生需要吸收能量

  3.带电粒子的消失阻碍放电。

仅限在校大学生参与

想要备考资料?

想要获得国网考试真题?

想要获得学霸笔记?

点击预约获取全部习题及答案

点击预约‍福利

招聘公告解读网申报考指导电网备考资料国网最新资讯

阅读3395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